任凤苞(1876~1953),字振采,一本堂任氏26世。民国银行家、藏书家。早年随父亲宦游各地,辛亥革命后,交通银行复业,任协理。1915年任交通银行协理,并曾暂行兼理过交通银行总理事务。1928年迁居天津,投资于银行业,先后任金城银行、中南银行董事、盐业银行董事长等要职。同时为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。时交行为北洋政府主要金融支柱,获代理国库、发行货币权,并为政府募集公债,1914年10月中国、交通两行筹组新华储蓄银行,1915年2月开业,任董事。抗战爆发后,华北沦陷,代理盐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。当时金城、大陆、中南等北四行利用任与华北政务委员会及南京维新政府的关系,有难办的事,都由任出面应付。抗战胜利后,继任盐业银行董事长,同时兼四行储蓄会执行委员。解放后居天津,名义上仍是盐业银行董事长。
在藏事方面,任凤苞自称“少小粗解文字,即好聚书”,最初“博取无所择”,既而“病其泛”,遂专注历史典籍,最后专注于收藏地方志。他认为:“方志一门为国史初基,典章制度之恢闳,风俗士宜之纤悉,于是备焉”。从此对地方志广求博聚,矢志不渝地涉足京津两地的古旧书肆,不吝重金搜求古代志书的善本、孤本、抄本乃至残本。曾以20两黄金的代价淘得明代景泰刻本《寰宇通志》40册。积30多年之功,搜集方志2591种。包括一统志、省志、府志、州志、县志、乡土志等,涉及清代全国22个省。其收藏志书数量之多,品位之高,举世少见,被史学界人士誉为“私家藏志巨擘”。有明代天顺刻本《大明一统志》、弘治刻本《八闽通志》、正德刻本《姑苏志》、嘉靖刻本《南畿志》、隆泰刻本《云南通志》、万历刻本《镇江府志》以及清代顺治刻本《万平县志》、康熙抄本《大清一统志》(残)、康熙刻本《顺德府志》、《无极县志》、《泽州志》、《河间府志》等百余种志书,皆属稀世孤本,罕见秘籍。
任凤苞藏书楼起名为“天春园”,后因得到三种原抄残本《大清一统志》、《皇舆全览》和《方舆路程考略》,又名为“三残书屋”书斋,编撰有《任氏天春园方志目》,著录各种方志2 536种,占全国现存方志数量的三分之一。
提供各地图书馆、省志局与方志学家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。聘请方志学者瞿宣颍为其整理方志,瞿宣颍称其“任公世富藏书……往往有环异,为北平图书馆所未有者。且侧重近著,而不虚慕好古之称;切于实用,尤非寻常藏书家所及”。
1952年将“天春园”藏志全部捐献给天津图书馆,计2 591种。编《方志考稿》,由瞿宣颍代为整理而成。(据《百度百科》等资料)